小型冷藏车价格、4米2冷藏车价格、五十铃面包冷藏车价格等冷藏车价格咨询及冷藏车报价业务。188-0866-1308
行业动态

    冷链物流:巨头抢占千亿冷运版图

  • 作者:冷藏车厂家
  • 发布时间:2019-10-29
冷链平台则需要负责联系以上各家公司,仍而完成整个冷链链条的节点连接。相比之下,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专业化的分工体系尚未形成,大部分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即所谓综合供应链
冷链行业
我国冷链行业的发展一路走来,历经一波三折、不断攻坚克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从2008年冷链的“概念兴起”,2009年的“五年规划”,2010年的“跑马圈地”,2011年的“波澜骤起”,到2012年的“局部过剩”, 2013年的 “稳中有进”,2014年的“理性发展”,2015年追求“从量到质”,2016年响应“冷链供给侧”,2017年关注“供应链与金融”,均标志着我国冷链物流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冷链物流发展了20多年,却至今还没有冷链物流行业巨头出现呢?
 
  谋一域者难以谋全局
 
  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意思是,自古以来,不能从长远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不能够筹划好一时的;而不能看透全局来谋划事务的,便没有谋取(治理)一个地区的才智。这句话的后一句反过来说,就是:“只谋一域者而难谋全局”。
 
  对于冷链物流来说,全局是什么?就是全国的冷链物流市场。然而行业现实是,截至2018年底,中国90%的冷链企业是区域性的,或者是以运输为主的,这两个特质制约了中国冷链的发展水平,导致行业至今没有出现特大型企业,更不要说巨头企业了。相反,在一些发达国家,其冷链物流巨头企业不但面向全国还面向全球市场,并且大多以仓储为主,其运输业务大多外包,尤其是美国的冷链企业。如全球第一大冷链企业——美冷,拥有将近22%的全球冷链物流市场份额,其冷藏库规模已达2.05亿立方英尺,并在美国九个州不同地点提供地区性及全国性的分销服务。再比如作为全球食品温控仓储行业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的普菲斯公司,已在美国设计、建造、运营27座先进的大型冷库,并逐步在亚洲、非洲以及南美洲开展全球冷链仓储服务运营。美国冷链物流仓储前五强普菲斯冷库、美国冷藏公司(USCS)、AbleFreight等公司冷库容量占到美国63.4%,集中度相对较高,已经在行业内形成领导地位。而与之相比,截至目前,我国尚没有一家可以面向全球甚至全国的冷链仓储企业。
 
  之所以如此,源于发达国家与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模式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在专业分工明细层面上。美国冷链物流市场的分工非常明确,各方参与者各司其职、环环相扣,运输方只负责提供运输卡车及司机,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仓储方只负责在确定的时间进行卡车卸货,将货品存放到指定温度的冷库中;维修公司只负责根据求救电话进行抢修;冷链平台则需要负责联系以上各家公司,从而完成整个冷链链条的节点连接。相比之下,中国冷链物流行业专业化的分工体系尚未形成,大部分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即所谓综合供应链服务。
 
  这一状况近年来已有了明显变化。自2017年7月京东宣布在冷链领域与日本物流巨头雅玛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生鲜冷链、跨境物流、全球贸易、物流技术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截至2018年5月,京东物流已在沈阳、北京、郑州、武汉、上海、南京、杭州、西安等10座城市建成13个冷链仓,B2C网络覆盖超过300个城市,仓库日均订单处理能力达百万件。与此同时,快递龙头企业顺丰也在冷链布局,强势前行。2018年,顺丰冷运业务的同比增速为59.7%,成为顺丰新业务中的强势板块,仅次于同城配业务和重货业务的增速。截至2018年10月,顺丰控股冷运网络覆盖104个城市及周边区域,其中,有51座食品冷库,运营面积22.4万平方米,108 条食品运输干线,3座医药冷库、12条医药运输干线,贯通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核心城市,同时,高精端技术与顺丰冷链网络无缝对接,提供专业、高效的运输服务。
 
  除此之外,我国冷链行业发展还不均衡,行业集中度低,运营分散的现状使企业各自为政,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进行优化调度,拉低了冷链物流行业整体盈利水平。
 
  面对国内冷链物流小散的市场现状,以后一定会是一个淘汰小企业的过程,行业的会集聚度增高,资源将整合形成巨头。而且,在未来,冷链物流行业肯定是数据主导的趋势,无论“大B、中B”,企业的外包物流业务不可能只由一家物流公司解决,表面上可能是由一个公司提供解决方案,但实际上要分包出去,各个部分协作完成。 据相关行业协会统计,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已达到1.8亿吨,同比增长22.1%;市场规模为3035亿元,同比增长19%,与需求保持同步。到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700亿元。
 
  市场繁荣的背后,是我国冷链物流“散小杂”、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的现实。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的冷链物流起步晚,相比于欧美日本等国家,很多第三方冷链企业是由原来的运输公司或车队,换了个物流公司名字而已,企业技术、管理和资金的综合实力,还是在冷链物流的路上开车的“新司机”。以2017年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为例,百强的总收入为259.83亿元,平均每家年收入不到3亿元,年收入超过5000万元就能进入百强,业内专家曾感慨道,“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所有的冷链物流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更不要提超级巨头了。
 
  这一状况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已有明显改观。一些大型物流及电商企业如京东、阿里、顺丰纷纷开始涉足冷链。这个趋势将会对冷链物流行业资源重组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生鲜电商作为互联网和冷链物流、冷链消费的重要结合形式,未来有望获得广阔发展空间(从近年来生鲜电商销售额的高增速就可以看出)。大型物流及电商企业的经营往往具有“垂直一体化”的特点,其投资冷链设备不会像传统食品加工、运输、或分销企业那样只投资各自所需的单一冷链设备产品,而更可能对一站式、多品种、甚至全产业链的设备产生需求,并由此可能产生出综合实力更强大、甚至在局部市场形成垄断的冷链物流巨头(类似美国SYSCO公司),这些巨头为了维护其产业链地位,可能会培养依附于自己的冷链设备制造商、仓储提供商、第三方物流商等,从而推动冷链物流产业集团化 。
 
  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仍任重道远
 
  据有关行业机构数据预测分析,未来2~3年,我国冷库库容将达6000万吨,这其中,产地仓、销地仓、前置仓、无人仓等冷链仓储设施相继规划和建设,将为生鲜电商平台实现标准化的“当日达、次日达”,以及各种“快速达”产品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而且,未来智能仓储以及全程无人值守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上述预计的市场依据则是我国冷链行业对基础设施的刚需。以冷库为例,目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美国人均冷库的占有量是0.23立方米,我国是0.034立方米。如果按照按美国的配置,那我国的冷库资源存量应该在1亿吨左右,即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扩大10倍。
 
  看到差距的同时,也要看到这一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逐渐升温,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也得到快速发展。以冷藏车来说,据CCLC车辆认证平台统计分析,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国冷藏车总量已达到13.4万辆,比上年增加1.9万辆。冷库的增长速度更是突飞猛进。据有关机构统计:2017年全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为1038.4万立方米;其中,低温容量708.4万立方米,超低温容量42.7万立方米;不仅建库的规格和容量急剧增长,冷库管理与控制也日趋完善,物联云仓仓库数据中显示:2018年冷库总面积超696万平方米,较2017年冷库总面积增长约410万平米,冷库面积占2018年仓库总量的2.73%。冷库面积在持续增长,但是总量仍然不足。
 
  资本巨头仍在寻找投资对象
 
  高额成本投入是影响冷链发展的主要因素。冷链初期投入和后续运营成本都高于普通仓库,普通仓库造价为400 元/平方米,冷库由于需要配备保温系统,所以造价高于2000 元/平方米,建一座中型冷库成本至少2000万元。同时,冷库运营耗电量巨大,1平方米冷库月耗电至少为20元。
 
  除冷库建设和运营,冷链运输成本也比普通车辆高出40%-60%。众所周知,冷藏车的价格不菲,一般的制冷车价格为16万/辆,好一点的要25万/辆。因为投入成本高,冷链物流运输成本也一直保持着高门槛的价格,所以大多数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还是选择普通冰块加棉被之类的物流运输。
 
  受制于高额冷链成本,以冷链为核心竞争力的生鲜电商也难以盈利。尽管大家都明白,行业整合、技术提升和高额资本投入是推动冷链发展的有效驱动力,但是行业整合和技术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冷链启动却需要靠大额资本投入支撑,而已成型的大型冷链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巨额资本的支撑,特别是生鲜电商将越来越成为资本重点投资领域,这些都在告诉人们,冷链正成为物流行业下一个投资风口,关键是“拎着猪头找不到庙门”。
 
  而在大力倡导全程冷链的今天,虽然现在很多冷链物流企业都在标榜自己能提供全程冷链服务,但其实能够提供真正全程冷链服务的物流企业没有几家。道理很简单:因为要实现全程冷链运输,企业不仅需要技术能力和解决方案,更要有雄厚的资本实力。
 
  那么钱从哪里来呢?近年来,国内外有投资实力的巨头企业,一直在关注着中国的冷链行业,投资的大门始终开着。据了解,从2007~2017年这十年间,我国冷链行业共发生325起资本事件。其中,私募融资事件266起,占比为81.85%;并购事件36起,占比为11.08%;共有17家冷链行业相关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占比为5.23%;有6家冷链相关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包括香港),占比为1.84%。2015年私募事件共计92起,融资金额突破100亿元;2016年私募事件54起,融资金额121亿元。
 
  2018年,我国冷链行业主要发生的资本事件更是显现出大动作、大举动:
 
  ——普洛斯完成退市,万科与其他财团为收购普洛斯而设立的基金,成为普洛斯权益的单一最大持有人。自此,万科的物流业务板块也形成了万纬物流地产(万科物流品牌)+普洛斯的格局。
 
  ——招商美冷(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中外运冷链物流投资有限公司、中外运普菲斯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等四家冷链企业在上海举行整合揭牌仪式,自此,持续一年的中外运与招商物流间的冷链板块整合,正式进入收尾阶段。与此同时,中国最大的冷链企业——中外运冷链物流有限公司随之诞生。
 
  ——万科物流与太古实业在深圳大梅沙万科中心举行并购签约仪式。此次万科并购太古实业旗下太古冷链物流资产包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厦门、廊坊、宁波在内的7座冷库。
 
  ——顺丰控股与夏晖正式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新夏晖。
 
  而随着电商和新零售的迅速崛起,近年来,冷链行业因电商巨头的介入而变得热闹非凡——天猫、菜鸟、京东、苏宁易购、顺丰优选等企业宣布或者已经斥巨资建设冷链物流,而且出现了跨界投资的趋向。如新希望集团是做饲料起家的,但其创始人刘永好一直在谋求战略转型,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最新的动作就是,新希望集团正在发力冷链物流板块,将把冷冻库、冷链物流的车辆和整个体系全部集中起来,成立新希望冷链物流公司,意欲达到10个亿的规模,并谋求在A股上市。
 
  国外的行业巨头也看到中国冷链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进入中国。先是前些年澳大利亚最大的冷链物流提供商太古进入华南市场,接着,美国最大的冷库物流运营商之一普菲斯在上海的现代冷链储藏设施正式投入运营。这说明,中国巨大的冷链市场已经引起国外投资商的关注和投资热情,其中,包括全球冷链巨头英格索兰在中国的扩张也极为高调,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冷链巨头还是投资巨头,目前基本还是采取自己投资自己经营的模式,其原因就是在他们眼里,还没有一家能够涵盖全国市场并具有超强整合能力的国内冷链物流公司值得他们巨额投入。
 
  而所谓超强整合,不仅要靠资金,还要靠理念。资本和理念相结合,才具备整合的能力,而只有巨额资本和先进理念的相结合,才具有超强整合的能力,也才可能在千帆竞发的冷链物流红海中,成为万吨巨轮乃至“航母”。
 
▌消费升级、电商驱动,冷链物流迎来发展机遇
 
冷链物流泛指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区间,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过程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的升级、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流通及城市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是实现我国食品安全及全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生鲜产品在常温下运输配极易腐烂变质,容易造成生鲜产品品质低下、损耗率高的结果,对物流配送客观上有更高的要求,而发展冷链物流是解决生鲜产品配送的一个重要途径。百度搜索“乐晴智库”,获得更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其实,2013年之前,资本对冷链的投资量很少,尤其是早期投资。2014-2015年,早期投资大幅增加,后期投资也慢慢跟进。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生鲜电商的崛起,具体来看: 2009年,资本开始关注生鲜电商;2009年-2013年这5年间,一共完成6.2亿元融资;2014年一年,完成融资总金额达14亿元;2015年,前三个季度完成融资总金额43亿元。
 
我国生鲜市场发展迅速,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生鲜电商的崛起,带动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医药流通也是冷链物流的重要应用领域。
 
2017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第一大原材料出口国。
 
2017年,我国医药物流总额为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药物流总额将达到3.8万亿元,而冷链运输的药品市场规模或可达到1200亿元。
 
在流通环节,药品尤其是疫苗的运输要求全程冷链,一旦运输途中出现温度异常就会产生不可逆的后果。
 
顺丰、生生物流、京东、DHL等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介入医药冷链物流,原有流通巨头国控、上药、华润、九州通等也纷纷加码物流配送中心的加深,部署冷链配送业务。
 
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医药冷链运输领域,带动医药冷运的进一步发展。
 
▌政策密集发布,行业利好信息迭出
 
我国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冷链政策密集发布。
 
我国出台的冷链相关政策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第二类是便利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第三类是促进农副产品流通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冷链政策发布频率越来越密集,意味着冷链物流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的发布,冷链运输迎来新的机遇期。▌巨头争相布局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市场的竞争者可以分为四类,分别为: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生产商自建自营的冷链部门,专业冷链服务商,国外冷链巨头联手国内企业设立的合资企业。
 
纵观国内冷链服务商,共有仓储型、运输型、城市配送型、综合型、供应链型、电商型和平台型等七种模式。
 
京东:借助自营电商优势,抢占冷运版图
 
京东是国内龙头自营电商,积极布局冷链物流。
 
2016年1月,京东成立了生鲜亊业部,经营全品类生鲜产品,包含海鲜水产、水果、蔬菜、肉禽蛋品和速冻品等。
 
2017年7月12日,京东宣布在冷链领域与日本物流巨头雅玛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京东称,双方将在生鲜冷链、跨境物流、全球贸易、物流技术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这是京东物流首度与国际物流巨头合作。
 
京东的冷链物流产品有纯配服务、仓配服务、原产地生鲜产品服务、B2B服务四种,其业务模式如下:
 
在仓储实力方面,截至2018年5月,京东物流已在10个城市(沈阳、北京、郑州、武汉、上海、南京、杭州、西安、成都、广州)建成13个冷链仓,B2C网络覆盖超过300个城市,仓库日均订单处理能力达百万件。
 
京东仓库覆盖深冷(-22°C以下)、冷冻(-18°C,主要储存阿根廷红虾、跑步鸡等)、冷藏(0-4°C,主要放置水果、蔬菜、奶制品等)、控温(10-15°C;16-25°C)四大温层。
 
除了自营的冷仓,京东还和部分供应商之间合作建立了协同仓,仓库由供应商在原产地建立,但其中应用的管理系统、作业流程、培训工作和物流冷链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则由京东提供,通过缩短中间环节,实现产地直发,48小时送达。
 
除了完善的冷库配置,京东还配置了温控在-18°C-10°C区间的冷藏车,升级至第四代、材料规格符合美国FDA标准的智能保温箱,以及可以进行严格的温控检测及追踪、保证各温层生鲜商品在流转过程中新鲜度的控温设备。作为自营电商的巨头,京东在发展冷链物流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三点:
 
第一,京东具有流量优势,京东作为甴商巨头,累积了数量庞大的消费者群体;
 
第二,京东具有品牌效应,京东的商品质量、配送速度以及严栺的商品检验标准使得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京东;
 
第三,庞大的自建冷链物流系统,京东自建冷链物流的时间短,但目前京东冷链物流已经全面对外开放,为B2C、B2B都能提供全程冷链物流的解决方案。
 
苏宁:自建冷链仓,布局冷链行业
 
2018年,苏宁大力进行多城市冷链仓布局,2月,苏宁建成使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八个城市的冷链仓,5月,杭州、重庆、深圳、济南、武汉、合肥、福州7个冷链仓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6月,苏宁物流位于南京的冷链仓完成搬仓升级,仓库规模增大三倍,6月底,苏宁新增徐州、天津量大冷链仓。
 
截至2018年7月,苏宁物流全国冷链仓达到17座,全国覆盖范围达到173城。
 
电商平台为了加快生鲜配送速度,行业普遍的做法就是布局“前置仓”—将生鲜提前配送至合作的便利店,仍而更快速地将产品送达用户手中。“苏鲜生”精品超市和苏宁小店都是苏宁新零售布局中的项目。
 
“苏鲜生”是一家O2O线上线下云通的精品超市,除常规商品外,“苏鲜生”精品超市内还设有餐饮专区和鲜花专区,其中水产特色品类占商品总量的5%,消费者可以在其官微或“苏宁易购”App实现在线下单,覆盖范围内即可享受服务。
 
凭借苏宁物流冷链物流体系,超过80%的订单可以在24小时内送达。另外,用户通过线上下单,苏鲜生店周围可实现3公里范围内半小时配送。“苏鲜生”精品超市还得到了苏宁云商集团的会员、客服及物流方面的支持。
 
2018年,“苏鲜生”精品超市将新开50家线下门店,2020年累计达到306家店,覆盖全国各大重点城市。与苏宁的“苏鲜生“模式类似的还有阿里的“河马鲜生”、京东的7-FRESH、永辉的超级物种。
 
苏宁小店是全部采用自营模式的O2O购物平台,苏宁小店的商品分为快消品和生鲜两类,快消品与苏宁易购和苏宁超市采购体系共用,生鲜产品主要来源于国内最大生鲜电商易果生鲜。
 
苏宁小店也支持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购物。2017年12月,在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发布会上,苏宁集团董亊长称将于2018年通过“租、建、并、购、联”等方式拓展5000家云联网门店,其中包括1500家苏宁小店。与苏宁小店模式类似的有京东便利店、天猫小店。
 
顺丰:依托快递布局,发力冷链运输
 
顺丰是一家直营制的快递龙头企业,除了传统的快递业务,顺丰的新业务包括时效业务、经济业务、重货业务、冷运业务、国际业务、同城配业务。
 
2017年度冷运业务的同比增速为59.7%,仅次于同城配业务和重货业务增速,是顺丰新业务中的强势板块。
 
截至2017年末,顺丰控股冷运网络覆盖104个城市及周边区域,其中有51座食品冷库、108条食品运输干线,3座医药冷库、12条医药干线,贯通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核心城市,定制化包装、高蓄能冷媒温控技术,仓储温度、湿度异常预警监测系统,GROUND陆运资源交易平台衔接车辆GPS全球定位系统及车载温控实时监测系统,与顺丰冷链网络无缝对接,提供专业、高效的运输服务。
 
食品冷库运营面积22.4万平米,通过国际化高标准DQMP的资栺认证,先进的自动化制冷设备、进口温湿度监控系统、标准专业的操作管理,实现7*24*365的全天候客户服务;医药冷库2.4万平米,已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认证证书》、《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开展药品第三方现代物流试点工作的批复”等全部认证及经营许可;冷藏车916台,其中经过GSP认证车辆244台。
 
顺丰的冷链运输主要集中在生鲜、医药两个业务板块:
 
生鲜:2017年,顺丰控股围绕鲜花、水产、水果、肉类等若干生鲜子行业,聚焦行业客户需求,制定集销售、物流、金融、数据、科技、品牌等于一体的行业综合解决方案。
 
其中在物流运输斱面,顺丰控股发挥端到端的全程可追溯的常温+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克服生鲜品类对物流运输条件、物流时效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助力上游产地端将商品快速分销至全国各地。
 
顺丰在生鲜食品行业服务客户有麦当劳、双汇、顶新等。
 
医药:顺丰医药致力于成为中国最有价值和最有影响力的医药健康供应链服务提供商。
 
针对医药行业的特殊监管要求,顺丰医药取得了GSP认证及第三方物流许可。
 
顺丰医药已具备强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能力,医药运输网络覆盖全国132个地级市,基本覆盖了全国大部分重点地区。
 
顺丰医药拥有五大闭环物流供应链服务能力,包括不限于干线运输、城市配送、医药仓储、C端派送、医药临检等。
 
依托强大的信息技术和顺丰控股各板块资源联动能力,面对医药流通两票制的改革,顺丰医药和行业标杆客户一道探索出仓网布局、库存及物流管理、流通渠道及分销等一系列综合解决方案。医药行业服务客户有哈药集团、华润三九、赛诺菲制药、广药集团等。
 
此外,2018年3月13日,顺丰控股和夏晖公司在北京达成协议,双方将携手打造一家冷链物流合资公司。
 
其中,顺丰控股为合资公司控股股东,合资公司将经营夏晖公司在中国已有的部分业务—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澳门的物流业务,整合双方的资源和能力所带来的协同效应将助力合资公司发展冷链物流业务。
 
申通:成立冷链子公司及孙公司,快速拓展冷链业务
 
2017年度,申通快速拓展冷链业务。
 
2017年4月,申通投资设立了上海申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主要提供冷藏、冷冻仓储并提供冷链当日配、次日配、隔日配等供应链服务,冷链成为公司重要的战略发展布局之一。
 
冷链业务以上海作为试点城市,依次不断复制到其它区域和城市,从华东开始辐射,为冷链服务打造网络性覆盖。
 
上海申雪从5辆4.2米冷藏车辆开启冷藏运输业务,到2017年12月末,自有冷藏车辆增加到10辆,总发货车次642车次,配送区域上海市97%、华东区域2%、其它1%,配送准确率达100%,客户投诉率为0.1%。
 
自有冷藏车辆运输收入月平均增长率达52%。2017年12月,申通联合砀山京润果蔬汁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设立砀山申雪冷链仓储物流有限公司,其中上海申雪持股占比68.1%。
 
这也是申通快递加快冷链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砀山申雪的成立标志着公司冷链业务板块已仍探索阶段上升到快速拓展阶段。
 
2017年度申通先后引进了8家B2B仓储客户产品为牛羊肉、冰激凌、冷饮、鲜奶等。引进冷链配送类客户75家,分别为:商超类、经销商、仓储型、门店类等。
 
目前冷链业务的运作情况良好,平均库存SKU450个,库存利用率达到90%,2017年日均入库量为2445,平均日出库量为2426,库存准确率为95%。
 
▌冷链物流市场前景广阔,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网的信息,我国的冷链市场规模在25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可以达到4700亿元,年复合增速将超过20%。
 
据中冷联盟发布的2017版《全国冷链物流企业分布图》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冷库总容量为3610万吨,冷藏车保有量为74637辆,其中自有冷藏车为31643辆,企业整合社会冷藏车42994辆。
 
相比较2016年的3035万吨,冷库总容量增长18.9%;相比较2016年冷藏车保有量为76527辆,冷藏车总量减少2.5%;其中自有冷藏车总量减少16.3%,社会冷藏车增加11.6%。
 
我国冷链行业发展迅速,冷链物流企业百强总收入持续增长,且2016年冷链物流企业百强总收入同比增速达30%以上,但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整体呈现散乱小的状态。
 
冷链干线运输市场进入门槛低、分散,百强企业的集中度仅为10%,进低于美国前三大企业集中度13%的水平,市场无序竞争,价格体系混乱,空驶率高。
 
冷库运营属于重资产行业,市场进入门槛高,但行业集中度也比较低,百强企业的集中度仅为56%,低于美国前五大企业集中度60%的水平。
 
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来看,我国90%的冷链企业是区域性的,或者是以运输为主的,这两个特质制约了我国冷链的发展水平,导致行业至今没有出现特大型企业。
 
获得本文完整报告及更多行业报告,请至乐晴智库网站:www.767stock.com
 
相反,国外发达国家冷链物流巨头企业不仅面向全国,而且还面向全球市场,且大多都是以仓储为主,其运输业务大多外包,尤其是美国的冷链企业。
 
如全球第一大冷链企业—美冷,拥有将近22%的全球冷链物流市场份额,在美国九个州的不同地点提供地区性及全国性的分销服务。
 
再比如作为全球食品温控仓储行业规模最大公司之一的普菲斯公司,已在美国设计、建造、运营27座先进大型冷库,并逐步在亚洲、非洲以及南美洲开展全球冷链仓储服务运营。
 
美国冷链物流仓储前五强:普菲斯冷库、美国冷藏公司(USCS)、AbleFreight等公司冷库容量占到美国63.4%,集中度相对较高,而我国尚没有一家可以面向全国的冷链仓储企业。
 
之所以如此,源于发达国家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模式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在专业分工明细层面上。
 
美国冷链物流市场的分工非常明确,各方参与者各司其职、环环相扣:运输方只负责提供运输卡车及司机,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仓储方只负责在确定时间进行卡车卸货,将货品存放到指定温度的冷库中;维修公司只负责根据求救电话行抢修;
 
冷链平台则需要负责联系以上各家公司,仍而完成整个冷链链条的节点连接。相比之下,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专业化的分工体系尚未形成,大部分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即所谓综合供应链服务。
 
我国运营分散的现状使企业各自为政,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仍而进行优化调度,拖累了冷链物流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面对国内冷链物流小而散的市场现状,今后一定会是一个淘汰小企业、资源整合的过程。
 
据统计,从2010年以来,冷链物流行业并购亊件数量和金额,都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在2016年,并购出现了跨越式地增长,资金规模达到了52亿元,2017年,并购亊件涉及金额超过80亿元。
 
多领域跨界抢滩冷链物流,更加引发新的竞争格局,未来,我国冷库产业及冷链行业,将步入新的整合、并购、重组快车道。
购车服务
服务承诺:产品销售后一年或3万公里免费维修,有故障均可到各地方维修服务站维修,超过一年,只收取配件费,价格低于市场价一半。
返回顶部